本课科判
课程重点
正确认识绮语的定义和类型。
在闻法诵咒时,夹杂绮语的罪过与舍法罪相同。
念诵时止语功德才大。
远离爱说绮语之人,守护自己的善根,避免堕入恶趣。
了知绮语的果报和断除绮语的功德,从而断除绮语。
课程难点
妄语、离间语和恶语也属于绮语。
大众场合不要随口乱说,会伤害许多人而成为绮语、恶语,过失非常大。
应说与佛法和解脱有关的语言,得天人护法欢喜护持。
课程脉络
绮语的分类和定义。(1-24段)
绮语的过患。(25-48段)
绮语的果报。(49段)
断除绮语的功德。(50-51段)
上师教诫。(52段)
脉络展开
一.绮语的分类和定义。(1-24段)
1.分类。
①绮语有非时语、非实语、非义语、非法语、非静语等。(《瑜伽师地论》)
②七种绮语:依不善意语、无义语、非时语、恶法相应语、作语、不作语、无作语。(《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③七种绮语:斗讼竞诤语、恶咒术语、苦所逼语、戏笑游乐语、处众杂语、颠狂语、邪命语。(《菩提道次第广论》)
④总结。
A.狭义:与佛法和解脱无关的语言属于绮语。
B. 广义:还包括妄语、离间语、恶语。
2.定义:未经观察、信口雌黄的无关之语。(喇拉曲智仁波切)
二.绮语的过患。(25-48段)
1.在闻法或诵咒语时胡言乱语、夹杂闲言碎语等,罪过与舍法罪相同。
①念诵时夹杂闲言碎语功德不大。
【公案】
戚继光诵《金刚经》时起分别念只得半卷功德。(《竹窗随笔》)
②上师教诫。
A.应重视闻法,遵循闻法规矩。
B. 念经时不要说杂话。
C.短期念诵一定要止语 。
2.念经诵咒时说些无稽之谈会产生贪嗔之念,断送自他善根。
①【公案】
僧人谈佛法时天人护卫,谈家常时天人离去,谈财物时恶鬼谩骂。(《缁门崇行录》)
②易说绮语者。
A.不知羞耻、懈怠懒惰、放逸散漫、贪嗔强烈、如鹦鹉般喜欢言谈、心口不调顺。
B. 与宿世的串习有关。
③上师拓展:意乐(心态)决定语言进而决定结果。
【公案】
老牛掉入深坑被主人放弃后,它转变思维把垃圾当做食物和垫脚石走出深坑。
④发愿远离恶友,善法回向菩提。
⑤时间应用在精进修行上,不说无意义的语言。
【公案】
世尊为七名老人宣讲无常教言,老人获阿罗汉果。
3.自赞毁他的绮语会导致贪嗔之心强烈、懈怠懒惰等。
4.绮语使念修的功德大打折扣。
5.上师教诫。
①开法会时应完全止语,至少在一座修法间止语。
②听课时从课前诵到回向应完全止语。
三.绮语的果报。(49段)
1. 绮语的等起:贪嗔痴。
2.异熟果:堕入地狱、饿鬼、旁生。
3.感受等流果:即便转生为人,也会令众人不喜,如疯子般言繁语杂,心烦意乱,谁也不相信他的话。
4.同行等流果:生生世世爱说绮语。
四.断除绮语的功德。(50-51段)
1.生生世世会转生于贵族之家,受到众人拥戴,说话前后连贯,语言不会有过错,能言善辩,与正法不相违,所说之语犹如蜂蜜一般相合众人心意。
2.其他教证:说明断除绮语功德。
五.上师教诫。(52段)
1.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发露忏悔四种语恶业。
2.通达因果之理,忏悔恶业,誓不造恶,精进念佛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编辑:定解D54
审核:定解D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