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丨《藏传净土法》第58课

1.我们为什么要尽量参加集体的闻思修行?(单选题)

A.一个人学太孤单,人多了才热闹。

B.一个人学容易懈怠,一起学能鞭策自己精进。

C.可以结识更多佛友,拓展交际圈。

D.为了拿到全勤,考试能加分。


2.下列哪个教证与其他教证宣说的不是同一主题?(单选题)

A.“断除诸傲慢,恶语伤感情,何者说柔语,彼士转善趣。”B.“若能不恶口,是名大丈夫,人中端正者,一切皆乐见。”C.“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D.“圣者断恶语,恒说柔和语,极喜美语者,近住于涅槃。”


3.你是怎样看待每个人都有前生后世的?(多选题)

A.就算有人能够回忆前世,那也不能代表所有人。

B.如果有人能够回忆前世,那说明真的存在。

C.很多科学家都不承认,所以前后世并不存在。

D.佛教的经论中是这么说的,佛陀不会说妄语。



1.我们为什么要尽量参加集体的闻思修行?(单选题)

【答案】B.一个人学容易懈怠,一起学能鞭策自己精进。

【考察】参加集体闻思修的利益。

【解析】法本P18-19。

其实,这样和道友们共同闻思修行非常有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大众的加持,凡夫人很难保持长期的精进……凡夫人行持善法也缺乏自觉性,必须依靠大众的鞭策。所以,希望大家尽量参加集体的闻思修行。


2.下列哪个教证与其他教证宣说的不是同一主题?(单选题)

【答案】C.“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

【考察】断除恶语的教证。

【解析】第四册法本P307。

佛经中还说:“恒时若断除,离间拆散友,喜爱调和者,彼人生善趣。”如果恒时断除挑拨离间,不拆散亲密的朋友,欢喜做调和他人关系之事,则此人今生被众人喜爱,将来也会转生于人天善趣。


3.你是怎样看待每个人都有前生后世的?(多选题)

【答案】

B.如果有人能够回忆前世,那说明真的存在。

D.佛教的经论中是这么说的,佛陀不会说妄语。

【考察】如何看待前生后世。

【解析】法本P16。

其实,要证成前后世的存在并不难,佛教的经论中有很多有力的理论依据,在现实中也有很多回忆前世的公案,很多人对前世经历之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而且经过调查也完全属实。有些人会想:虽然有人能回忆前世,但这只是少数人的经验,大多数人都不能回忆前世,以少数人的经验能够证明前世存在吗?这些人的疑惑很容易遣除:虽然是少数人的经验,但只要是事实的真相,从道理上完全说得过去,那大多数人就应该承认这件事。


编辑:定解D08

审核:定解D08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