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甲一(闻法方式)分二:一、总说;二、分说。
乙一、总说。
课程重点
给讲经说法提供方便,可以积累福慧二种资粮。
在善知识前听闻佛法的重要性。
要对佛法生起正信,并如理闻思修行。
佛法的加持依恭敬心才能获得。
课程难点
三殊胜是包括往生四因。
观照自己对闻法的心态。
闻法三心:信心、恭敬心、欢喜心。
以胜过珍爱自己生命之心来珍爱佛法。
课前开示
提供经堂的功德
1.功德
①《广戒经》云:“所谓实福者,有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坐、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
②是转生梵天四因之一。
2.合理使用有漏财产转为福慧二资粮
①提供学习环境的功德非常大,即使很少的人在一起学习,其功德也远远超过房屋本身的价值。
②人生短暂,如果这些有漏的财产没有得以合理使用,那就丧失了它的价值。
③讲经说法在一切善法中功德至上,对讲经说法提供方便同时就具足福慧二种资粮,即闻思修行是智慧资粮,布施财物是福德资粮。
脉络展开
一.三殊胜与往生四因不矛盾
1.发心和行为很重要,必须结合三殊胜(最初发心、中间积资、最后发愿)来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四因(明观福田、发菩提心、积资净障、发清净愿)。
2.欲往生极乐世界者,最初都应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发无上菩提心,中间还要广积福慧二种资粮,最后为使功德辗转增上,还应以《极乐愿文》、《普贤行愿品》等愿文来摄持发愿。其实,往生四因都可以包括在这三者当中,因为明观福田也可以这三者来无余含摄。
二.闻法的重要性
1.听闻佛法对人生非常重要。
①经常听闻善知识开示、看佛经等,可以使行为逐渐善妙。
②听闻佛法对旁生也有影响。
【公案】
《付法藏经》华氏国王白象的公案,在寺院附近慈悲调柔,而在屠宰场附近就凶残炽盛。(详见法本P218)
③生活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2.必须要在善知识前听闻佛法。
①佛法非常深细,所以一定要听闻。
【教证】
《华严经》云:“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
②安住在善知识身边长期闻法,法义就有融入自心的可能。
【教证】
《菩萨藏》云:“有情由何转,二因即二缘,随顺他者声,如理观内缘。”
众生随着内外二种因缘而转变。
【外缘或外因】我们所随顺的对象,也即他人所宣说的教言。
【内缘或内因】自己专注听闻并思维所闻之义。
③结论:应精进依师闻法、长期依师闻法。
三.佛法难闻
1.转生到三恶趣或边鄙之地,在很多劫中,连一瞬间想听受正法的心念也不会生起,更不会真正闻法修法。
2.在佛法不兴盛的地方,有人连听闻一天佛法的机会也没有。
3.以信心、恭敬心和欢喜心来听闻佛法很难得。
【教证】
佛陀在《宝积经》中云:“呜呼以信心闻法,如此百劫亦难得。”
《佛说甘露经》中亦云:“难得人身,难遇佛法,难生信心,难证菩提。”
4.珍惜听闻佛法机会。
5.在末法时代,能圆满一部法的传承,心里也值得数数欢喜。
四.闻法方式
1.佛法是极严厉的对境,要了知闻法的规矩,如法而行则可依之获得解脱。不如法而行,则会依之堕入恶趣。
【教证】
印度大德单巴桑吉:“若不如法而行持,正法反成恶趣因。”
2.以不清净的心行来听闻、受持佛法,那决定是恶趣之因。但仍应听闻佛法。
【公案】
《宝积经》中的公案,五百比丘因听闻到文殊菩萨跟善住意天子讨论甚深空性法门时产生邪见而堕入地狱,但也因与空性法门的殊胜缘故而解脱。(详见法本P221-222)
3.通过听法的结缘,也是给终结轮回创造解脱机会。
4.如理如法的听闻的重要性。
①正法就像如意宝藏一样。如法听闻能开启正法的如意宝藏。
②如理如法的听闻,必将获得相应的利益。
五.闻法的关键是心
1.如法听闻的关键是我们的心。
【教证】
寂天菩萨云:“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应反复观察自己的心,看它到底是善、不善还是无记。若是不善,则应马上制止;若是无记,则应转为善妙;若是善,则应继续保持。这样之后,我们才能安稳如理行。
2.观察内心的必要性。
①心乃万法的前行,它起主导作用。
②心乃万法之根本,它能操纵一切善行与恶行,一切善和不善的作者就是心,要看好自己的心。
③反观自心:我是以什么样的发心来听法的?如果是恶心和无记心,则必须排除;如果是善心,则应护持。
④做任何善法之前,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看自己的发心到底正不正。
【教证】
世尊曾说:“诸法之前意先行,意者迅速意为主。”
噶当派的喀喇共穹格西:“贪图地位而讲法,以竞争心而求学,欲得智名傲慢者,岂入正法当思也!”
⑤结论:做任何善法前,一定要观察自心。
3.佛法的加持依恭敬心才能获得。
①不向没有恭敬心的人宣说佛法。
对上师和正法没有恭敬心、生邪见,甚至产生敌对的心态,在这种人面前就不能宣说。
向没有恭敬心的人宣说佛法,会丧失佛法的价值,他们也不可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无恭敬心的人,是断法缘者,难有以正法调伏的机会。
【教证】
谚语亦云:“若不恭敬者,不解说佛法,若不熟悉者,不能说忠言。”
②佛法的加持来自信心和恭敬心。
【教证】
印光大师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华智仁波切也说:“如果自己具有上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么所得到的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上等的;倘若具有中等的信心与恭敬心,那所得到的悲悯与加持也是中等的;假如仅仅具备下等的信心与恭敬心,就只能获得少许的加持与悲悯;如果根本没有信心和恭敬心,那绝对不能得到上师三宝的悲悯与加持。”
③信心和恭敬心是得到三宝加持的缘起。
虽然上师三宝没有执著,但要得到他们的加持与悲悯,那就必须具备信心与恭敬心,这就是一种无欺的缘起规律。其实,这就像清澈的水中能清晰显现月影,而浑浊的水中则不可能现出月影一样。
④缺乏信心和恭敬心的闻法者如何对治?
凡夫人难免不对正法生邪见或不起信心,但自己一定要励力忏悔,并应至诚祈祷上师三宝。我们的心有时生这个恶念,有时生那个恶念,但只要坚持不懈地通过佛法来调整,它就可以趋入正道。
4.弘法的注意点。
①不能泯灭正法的价值。
如果碰到一个人,就随随便便给他灌顶传法,也不管他有没有信心,只要有一点供养就行,那就非常不合理,可以说这就是贩卖正法。
②所讲之法应当对众生有利。
讲法者一定要具备讲法的资格,听法者也必须要有恭敬心,否则双方都不能得到讲闻的真实利益。
【上师教诫】
①对众生的因缘和根基要尽量观察。
②对佛法有恭敬心,缘分也比较不错的,那就应该给他们传法;如果对正法与传法者毫无恭敬心,甚至还生邪见,可能有人还有毁坏正法的恶心,那就不应强行传授。
六.对珍贵的佛法要爱如至宝
1.珍贵的佛法,是佛陀无量苦行成就的,是佛陀为利益众生的大悲等流。
【教证】
《华严经》云:“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
2.随学佛陀,以胜过珍爱自己生命之心来珍爱佛法。
3.对证法和教法要有信心。
【教证】
世尊:“不敬我教法,见我有何益。”
4.佛陀度化众生的方式。
自己宣讲佛法,弟子依之修行,以此则能获得解脱,当然这也是佛陀三转法轮的原因所在。
5.修行窍诀---听到了佛法也就见到了佛陀。
当看到《般若经》等法宝时,一定要当作真佛来想,并且还应经常恭敬顶礼,这样佛陀的加持就会融入我们的心。
6.恭敬善知识、恭敬佛法。
编辑:定解E01
审核:定解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