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丨《藏传净土法》第06课


本课科判


全文分二:

甲一(闻法方式): 一、总说; 二、分说。

乙二(分说)分三: 一、善根为方便摄持加行发心殊胜; 二、善根不为他缘所坏正行无缘殊胜; 三、善根日日增上之结行回向殊胜。


本课重点

  • 听上师传法是自己的事情,应对上师三宝和教法有希求心。


本课脉络

  • 面对违缘应精进

  • 现代人缺乏正法甘露

  • 末法时代我们应如何看待上师、如何对待闻法

  • 依法不依人

  • 人身难得佛法难遇


脉络展开

一.面对违缘应精进

1.以比喻方式描述。

律藏中说:“比丘日升起,乌鸦出叫声,农夫耕田地,猩猩皆啼哭,是故当精勤。”

“比丘日升起”,是指佛陀出现于世间。

“乌鸦出叫声”,是指讲经说法的善知识宣说正法。

“农夫耕田地”,表示具有福德的施主涌现。

“猩猩皆啼哭”,表示此时魔众因不欢喜而制造违缘。

2.用精进对治违缘。

法越深的时候,魔王的阻挠越大,此时修行人不但不应该对正法和上师起邪见,反而应该更加精进。如此,则一切魔军都会羞愧难当,自然也会远离。


二.现代人缺乏正法甘露

1.现代人的问题。

A.当今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可是这并未给众生带来内心的健康与快乐。

B.人类的善心越来越淡薄,道德水准急剧下滑,高尚行为极为稀少。

C.许多商人为了一己私利,大量制造有毒的产品让无数消费者消费,致使许多人都生活在恐怖的阴影中。

2.现代人需要佛法。

A.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那他的所作所为肯定会带有利他的成分,这样就不会制造对健康有害的产品。

B.佛教的理念不仅能带来现世的快乐,它对生生世世的安乐都有决定性的作用。

C.应以口干舌燥者渴求甘泉般的心态来希求佛法。


三.末法时代,我们应如何看待上师、如何对待闻法

1.值遇如佛般的善知识,应视师如佛。

【教证】

①《涅槃经》中说:“阿难莫哀伤,我于未来时,化为善知识,饶益汝等众。”

②《金刚帐续》云:“未来末世时,我现凡夫相,现种种方便,上师金刚持,勿观为别体。”

2.末法时代的现象。

相比佛陀和前辈高僧大德而言,我们得法很容易但却不珍惜,缺乏对法的希求心。

【公案】金鬘公主的梦境授记。(法本P278)

3.我们应该怎么做。

①以清净心行来依止上师,依靠上师的教言就能获得出世间的利益。

②对上师有感恩戴德之心。

③依靠自身的福报和上师的慈悲摄受,能轻而易举获得正法。

④我们既不能将上师看作是漂泊者,也不能试探上师。

⑤得法需依善知识。如果自己没有善巧依止,那就不可能获得上师的加持。

⑥擦亮双眼辨别善知识。


四.依法不依人

1.善知识的重要性。

①要获得佛陀所传的一切法都必须依靠善知识。

【教证】《般若摄颂》中说:“佛诸法依善知识,具胜功德如来语。” 

②上师的目的是让众生获得佛法,我们不应以任何理由斩断自己学法的因缘。

2.佛法的重要性

即使是屠夫妓女有佛法一样要向其求法,因为粪秽当中也可能有如意宝。

一个人表面上怎么样并不是很关键,最主要的是他相续中要有大慈大悲心,以及他的传承要清净

3.佛菩萨求法相关公案。(法本P280-282)

①除盖障菩萨求六字真言的公案。

②佛陀因地求法的两则公案。

【公案】

A.佛陀在自己身上剜燃千灯作为供养,求得“积际必尽,高际必堕,聚际必散,生际必死。”

B.佛陀跳入火坑,求得“恒喜行布施,恒受清净戒,精勤修善法,以智得胜法。”


五.人身难得佛法难遇

1.殊胜佛法难遇。

现在能有听受宣说往生极乐世界之因的经典及如此甚深发愿文的时机,完全是往昔承事供养诸佛、依止众多善知识、值遇无上大乘妙法,以及再再发下胜愿等善根成熟后才现前的。所以大家应生起无比的欢喜、珍惜之情,也应再再引发难得之想与精进、专注的意乐,乃至上师所讲的一字一句都应牢牢记在心间,并如理如法地行持。

2.相关教证。

①如续部中说:“当对数百劫之中,罕见正法生欢喜,欲求解脱功德者,切莫寻求世间事。”

②续部中又说:“成千上万无数劫,偶尔可遇佛出世,为使将来不后悔,诸善男子喜闻法!”

③《宝积经》亦云:“佛陀出世及住世,信仰佛教皆难得,人身亦为难得故,当于佛法倍精进。”

④《妙法莲华经》云:“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能听是法者,斯人亦复难。”

3.听闻佛法或传授佛法才是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

听闻佛法的功德与价值远远超过世间的一切。

【随学上师】在闻思修行或传讲佛法的状态中离开人间,当作自己此生最大的愿望。

4.上师教诫。

不要将闻思修行看作人生暂时的历程,而应把它当作毕生的事业,也即活到老学到老、也修到老,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真实的意义。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8

E10

E01

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