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科判
丙一分四: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
丁一(明观福田)分二:一、明观刹土之相;二、明观佛及眷属。
戊二(明观佛及眷属)分四:一、明观主尊身相;二、明观其意功德;三、明观主要眷属;四、明观其余眷属。
己一、明观主尊身相:
彼刹阿弥陀佛尊,红莲宝色光耀眼,
无见顶相足轮等,三十二相八十好,
一面二臂定持钵,著三法衣跏趺坐,
千瓣莲花月垫上,身背依靠菩提树。
课程重点
明观阿弥陀佛的身相。
死亡突然到来,应忆念上师或本尊,当下就能获得解脱。
课程难点
反复观想阿弥陀佛的完整身相。
修学净土法门时观想非常重要,但观想之前一定要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课程脉络
观想方法。
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要以各种方便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藏汉佛教圆融无违。
时时观修。
阿弥陀佛身相。
汉藏阿弥陀佛的不同描述。
脉络展开
一.观想方法
1. 心中忆念在西方有一个非常清净的极乐刹土。
2. 极乐世界中,有一尊红色的阿弥陀佛,他相好庄严、无比清净。
二.以智慧遣除相续中的怀疑
1. 认认真真领会《阿弥陀经》等净土经典的义蕴,并时时刻刻自我反省,这样就能遣除相续中的怀疑,从而生起正信。
2. 以井中之蛙比喻自以为是的凡夫智慧。
3. 【相关教证】
《三摩地王经》:“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
《四十二章经》:“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四十二章经》: “得阿罗汉已,乃可信汝意。”
4.千万不要以分别念轻易评论自己不了知的法,否则身心都将付出极悲惨的代价。
三.要以各种方便对净土法门生起信心
1. 唯有对佛法僧三宝产生信心,这样以后,我们才有往生净土与通达实相的机会。
2. 不论显宗密宗,都特别强调信心。
① 《金刚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② 龙猛菩萨:“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智为能度。”
③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在宣讲皈依之前,也首先强调了三种信心。
佛法的基础唯是信心,有了信心才可以皈依、发菩提心,进而修持正行法要,而远离了信心,这一切都无从谈起。
3. 总结:大家皆应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这样之后我们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四.藏汉佛教圆融无违
1.【公案】
《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及五百侍女积净业三福、作十六观获得解脱。(详见法本P46-47)
① 十六观:第一是日观;第二是水观;第三是地观;第四是宝树观;第五是八功德水观;第六是总观;第七是花座观;第八是像观;第九是佛真身观;第十是观世音观;第十一是大势至观;第十二是普想观;第十三是杂想观;第十四是上辈生观;第十五是中辈生观;第十六是下辈生观。
② 《观经》所提倡的各种观想方法,在汉地曾受到普遍重视。
2. 四种念佛方法。
印光大师说:“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
① 实相念佛即念阿弥陀佛法性之身。
② 观想念佛即观想阿弥陀佛的相好。
③ 观像念佛是依唐卡或佛像而观。
④ 持名念佛是念阿弥陀佛名号。
3. 如何避免修法产生的着魔发狂。
① 发长远心,不能过于着急。
② 心也要放松,不能绷得太紧。
③ 打好基础,如果加行法修得比较圆满,就不会着魔。
④ 在修行时一定要遵循道次第。
⑤ 着魔发狂:因前世惊吓众生,或让众生以发疯的方式离开世间,异熟果成熟,以自身偿还的恶业。
4. 以蛆虫无法理解蜜蜂的生活为喻,说明在自身和娑婆世界都极为不净的状态下,起心动念都是罪业,很难观想清楚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详见法本P48)
5. 努力观想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
① 即使再大的困难,也应努力观修。
② 我们的身心,需要强制性的改造与训练,一定要在净土法门上下苦工夫。
③ 观想重要性:在实际行动当中并未认真观修,那临终时想往生极乐世界也不太可能。
五.时时观修
1.【公案】
第一世敦珠法王的嘉扬上师,因为没有经常切中要点念修,没能如愿往生极乐世界。(详见法本P49)
启示:为了能往生净土,在活着的时候,佛号的基数一定要念圆满,同时在生活中也要反复观修,只有这样才能往生。
2.时时刻刻观修,这样在临终时肯定能想起阿弥陀佛。
3.【公案】
释迦牟尼佛教导弟子们,死亡迅速,生命就在呼吸间。
启示:在生时就要对死亡有所准备。而在死时,一定要断除其他念头,只能想阿弥陀佛,此乃极殊胜的窍诀。
4. 《六中阴》中也说,如果死亡突然到来,若能忆念上师或本尊,当下就能获得解脱。
六.阿弥陀佛身相
1.阿弥陀佛名号。
① 出有坏怙主。
出有坏:因为摧毁贪心等一切烦恼(出),具足五智慧(有),降伏天魔、蕴魔等四魔敌众(坏)。
② 阿弥陀佛。
梵语阿,汉译为无、非、不。
阿弥陀译为无量,指寿量或光明无量,所以阿弥陀佛也叫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
③ 无量光佛。
佛陀身体的光芒遍照十方无边刹土,可以说是光芒无量、光明无量、光芒无穷等,因此称为无量光佛。
阿弥陀佛的光芒无有限量,他慈悲和智慧的光芒遍照十方刹土,每一众生都沐浴在清净的佛光中。
④ 无量寿佛。
佛陀寿量不可胜数,也称为无量寿佛,这是身之本体的功德。
阿弥陀佛的寿命无有限量,当然这是相对娑婆世界的众生而言的,其实他也有趣入涅槃的时候。
⑤【相关教证】
《阿弥陀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2.详说阿弥陀佛身相。
① 其身色宛如太阳照在红莲花珍宝山上一般威光耀眼夺目,极其辉煌。
② 佛陀头上有由众多广大福德而形成的无见顶相(无法看见其顶端),即由骨肉累积而成的肉髻。
③ 佛陀的双足掌心有具凸出花纹的八辐法轮。
④ 从无见顶相直至八辐法轮之间,白毫右旋等三十二相佛陀全部具足,指甲赤铜色等八十随好所严饰。
⑤ 一面二臂,双手结持定印且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
A.一面表示唯一离戏法身。
B.二臂表示智慧与方便二者。
C.双手结定印表示方便与智慧无二双运。
D.以定印托着充满甘露的钵盂表示以深广正法满足一切众生。
⑥ 身著三法衣,双足金刚跏趺而坐。
A. 令诸众生最初趋入别解脱之标帜:身著出家三衣,即上身披蓝色七衣及红色祖衣,下身穿红黄色五衣。
B. 双足金刚跏趺坐表示于轮涅等性之义中不动摇。
C. 阿弥陀佛示现的是化身相,所以身著出家法衣。
D. 如果是报身相,则应身著报身服饰,一般来讲报身服饰近似古代印度国王的装束。
⑦ 阿弥陀佛的法座与所依的菩提树。
A. 阿弥陀佛的法座是由大如须弥山的八大孔雀及无数小孔雀支撑着的珍宝座,上面有五颜六色的千瓣莲花,莲花上有满月轮的坐垫。
B. 坐垫上方是名为莲花光明的珍宝菩提树。
C. 菩提树的功德。
仅仅见到这棵菩提树直至菩提果之间不会患眼病。
听到此树的声音不会患耳病。
若得以品尝则不会患舌病。
身体碰到树影不会罹患身体疾病。
若忆念此树则可自然生起等持。
见到这棵树以后不会退转菩提等有无量功德。
D.佛经中所说的菩提树大小不同,因众生各自福德大小之别,而导致说法和所见有所差别。
3. 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利益:
一切病苦自然消失、一切功德自然成办。
七.汉藏阿弥陀佛的不同描述
1. 汉传佛教中的阿弥陀佛一般是站相,也有坐相。
①站相:右手下垂结与愿印,左手当胸持金莲台,两旁分别侍立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
②坐相:横三世佛中,阿弥陀佛在西方、药师佛在东方、释迦牟尼佛在中间。
2. 藏传佛教为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金刚萨埵、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3. 阿弥陀佛的相还有寂静与忿怒之别。
4. 阿弥陀佛的身色在不同伏藏品或仪轨中也不尽相同。
5.阿弥陀佛的相千变万化,但本体并无差别。随顺不同众生的因缘佛陀就有不同的示现。
6. 如何选择观修的身相:
净土法门,阿弥陀佛有很多身像,对其中一种身相最有信心,就应经常观想这种相,临终时阿弥陀佛也会以这种相来做接引。
7. 大家皆应对佛法生起无偏的清净心,在此基础上还应经常观修有缘的法门,这样就能得到佛法的实益。
编辑:定解E10
审核:定解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