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小测
编辑:定解E03
审核:定解E01
1.七觉支是以下哪一道修行人的功德?(单选题)
A.资粮道。
B.加行道。
C.见道。
D.修道。
2.八正道是以下哪一道修行人的功德?(单选题)
A.资粮道。
B.加行道。
C.见道。
D.修道。
3.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十二缘起。(多选题)
A.无明。
B.名色。
C.生。
D.苦。
E.取。
F.三触。
4.哪些属于十四无记法?(多选题)
A.前际四边。
B.涅槃四边。
C.后际四边。
D.无常四边。
E.身体与命是一体。
F.身体与命是他体。
5.修行人成就一地菩萨的见道时,会有哪些功德?(多选题)
A.念觉支,抉择一切法的实相为空性,辨别人无我与法无我、善与恶等的智慧无有障碍。
B.定觉支,身心得以堪能——身体在一个坐垫上住多久都没问题,心专注在哪一个所缘上都非常听话,想生信心、悲心就可以马上生起。
C.喜觉支,对善法的欢喜心、希求心非常强烈,而且由于心契悟于真法,时时处于喜乐当中。
D.精进觉支,对所修的善法精勤不懈,没有时而松、时而紧的现象。
E.舍觉支,抉择一切法的实相为空性,辨别人无我与法无我、善与恶等的智慧无有障碍。
6.用转轮圣王的七轮宝对七觉支的比喻正确的是?(多选题)
A.定觉支喻为“大象宝”,如同大象宝能摧一切敌军。
B.择法觉支喻为“摩尼宝”,如同神珠宝以光明遣除一切黑暗。
C.精进觉支喻为“骏马”,如同骏马宝能飞快趋至向往之地。
D.轻安觉支喻为“玉女宝”,如同玉女宝以所触令轮王快乐。
E.喜觉支喻为“转轮宝”,如同转轮王能胜伏一切前所未伏的诸国。
F.念觉支喻为“将军宝”,如同将军宝摧毁一切应降伏者,摄受一切应守护者,安住于无有危害的地方。
G.舍觉知“摩尼宝”,如同神珠宝以光明遣除一切黑暗。
题目1
七觉支是以下哪一道修行人的功德?(单选题)
【答案】C.见道。
【解析】法本P163。
修行人在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积累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之后,终于成就了一地菩萨,也就是证得见道。见道时有七种菩提的觉悟功德——七觉支。
题目2
八正道是以下哪一道修行人的功德?(单选题)
【答案】D.修道。
【解析】法本P176。
这里讲修道的功德。所谓的修道,是从二地到十地末尾之间,因而此颂“正见正命与正勤,正念正定与正语,正业正思八圣道,为获寂灭当修此。”所诠释的八正道,是登地菩萨的境界。
题目3
下列哪些内容不属于十二缘起。(多选题)
【答案】
D.苦。
F.三触。
【解析】法本P172。
十二缘起分别是:
一、无明:将五蕴的假合执著为我,进而产生我所,它是十二缘起的根本。
二、行:以无明造下善业、恶业、不动业。
三、识:依靠行业,趋入六道中任何一道,生起彼趣的识。
四、名色:从结生刹那起到显露出六处之前的五蕴,“名”是有名称而无实体的色法——受想行识四蕴,“色”即是色蕴,指住胎时的凝酪等。
五、六处:尔时,形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六、触:在此之后,由根、境、识三者聚合而产生触。
七、受:由触生受,从悦意、不悦意、中等三种对境中,产生快乐、痛苦、不苦不乐三种感受。
八、爱:受中引生爱,即对可爱的对境乐意接受之贪爱、对不可爱对境不愿接受之畏爱、中等感受中产生之等舍爱。
九、取:依靠爱产生取,对喜欢的对境进行接受,对不喜欢的对境进行抛开。
十、有:依靠取而形成业因,能招感来世果报。
十一、生:从有可以产生后世的五蕴。
十二、老死:有生必有忧愁、生病、衰老、求不得、死亡、畏惧、悲哀、意苦等巨大苦蕴。
题目4
哪些属于十四无记法?(多选题)
【答案】
A.前际四边。
B.涅槃四边。
C.后际四边。
E.身体与命是一体。
F.身体与命是他体。
【解析】法本P170。
所谓的十四无记法:
一、我与世间是常有?还是无常?或者既是常有也是无常?既不是常有也不是无常?这四个叫做前际四边。佛陀对此不予回答,因为对方实执非常重,若说“我与世间常有”,他们就会执为实有;若说“我与世间无常”,他们又会堕入断灭;既然常有和无常都不是,那二者兼具、二者皆非也不成立,因此佛陀没有回答。下面的问题,依此可以类推。
二、我与世间是有边?还是无边?或者既是有边也是无边?既不是有边也不是无边?这四个叫做后际四边。本来从空性角度讲,我与世间都没有本体,而从世俗角度言,我与世间又依缘起不断地流转。但这种甚深法理,非法器者根本不懂,所以《中观宝鬘论》云:“如是甚深法,非法器不说。”
三、佛陀涅槃后现?还是不现?或者既现又不现?既非现又非不现?这四个叫涅槃四边。
四、身体与命是一体?还是他体?
题目5
修行人成就一地菩萨的见道时,会有哪些功德?(多选题)
【答案】
C.喜觉支,对善法的欢喜心、希求心非常强烈,而且由于心契悟于真法,时时处于喜乐当中。
D.精进觉支,对所修的善法精勤不懈,没有时而松、时而紧的现象。
【解析】法本P163-164。
所谓的“觉”,是指涅槃或成就,即一地菩萨的功德得以成就;所谓的“支”,则指依靠上面这些功德,菩提妙智可以显现出来,它是一种甚深的修行方便。
【念觉支】始终不会忘失自己的所缘,无论专注于什么善法,入定时当然不用说了,即便是出定之后的行住坐卧,也不会忘失所缘的正念。
【择法觉支】抉择一切法的实相为空性,辨别人无我与法无我、善与恶等的智慧无有障碍。
【精进觉支】对所修的善法精勤不懈,没有时而松、时而紧的现象。
【喜觉支】对善法的欢喜心、希求心非常强烈,而且由于心契悟于真法,时时处于喜乐当中。
【轻安觉支】身心得以堪能——身体在一个坐垫上住多久都没问题,心专注在哪一个所缘上都非常听话,想生信心、悲心就可以马上生起。
【定觉支】心一缘安注于善法的境界中,不容易出现散乱、烦恼等各种违品。
【舍觉支】在修行过程中,内心寂静平等,不会出现特别强烈的贪心、嗔心等高低不平的心态。
题目6
用转轮圣王的七轮宝对七觉支的比喻正确的是?(多选题)
【答案】
C.精进觉支喻为“骏马”,如同骏马宝能飞快趋至向往之地。
D.轻安觉支喻为“玉女宝”,如同玉女宝以所触令轮王快乐。
【解析】法本P164-165。
在《经庄严论》等大乘论典中,用了转轮圣王的七轮宝来对应一地菩萨这七种觉支:
念觉支喻为“轮王宝”,如同轮王宝能胜伏一切前所未伏的诸国,对没有降伏的地方可加以降伏一样。它是菩提的依处支。
择法觉支喻为“大象宝”,如同大象宝能摧一切敌军。它是菩提的本体支,也叫自性支。(即菩提的本体是无我智慧。)
精进觉支喻为“骏马宝”,如同骏马宝能飞快趋至向往之地。它是菩提的出离支。
喜觉支喻为“神珠宝(摩尼宝)” ,如同神珠宝以光明遣除一切黑暗,令转王生起欢喜之心。它是菩提的功德支。
轻安觉支喻为“玉女宝”,如同玉女宝以所触令轮王快乐。此后三者是菩提的无烦恼支。
定觉支喻为“大臣宝”,如同大臣宝能成办一切所需财物。
舍觉支喻为“将军宝”,如同将军宝摧毁一切应降伏者,摄受一切应守护者,安住于无有危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