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 学习笔记

问题:既然 论名的梵语解释为:对法藏论,为何书名不直接取名为这个?书名却还是 俱舍论,也就是 藏论 。

收获:
学习了第一课,没有预想中的难。一下是摘录的笔记。

1,知道了本书的作者是世亲论师,能背诵99万部《般若颂》,第二大佛陀。注释的作者是蒋扬洛德旺波,我们学习的是注释《俱舍论释》。蒋扬洛德旺波 尊者的根本上师是 蒋扬钦哲旺波。

2,书名的 梵文 藏文 汉文意思。 梵文:阿毗达摩够卡嘎热嘎,藏文:秋温波奏戒策累俄雪巴。汉:对法 俱舍(藏)颂(论)。
贤劫千佛都以梵语来转法轮,与之结缘来世有很大意义,也是忆念恩师们的恩德。
《俱舍论》属于三藏中的法藏即论藏。

3,能通达《俱舍论》,就通达了《对法七论》和《毗婆沙论》。一转法轮中,见解以《俱舍论》来衡量,行为以《毗奈耶经》来衡量。

  • 对法七论,即《发智论》和《六足论》——《品类论》《识身论》《法蕴论》《施设论》《集异门论》《界身论》。

  • 《对法七论》由迦旃延尊者,世亲,舍利子等7大阿罗汉所造;
    《毗婆沙论》是500阿罗汉所造。

4,藏地41代国王赤热巴巾(具发髻)规定译师 在翻译前加不同的顶礼来区分 经律论三藏。律藏 前加 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经藏前加 顶礼诸佛菩萨,论藏 前加 顶礼文殊菩萨,因为具有非常妙胜的智慧,能够见到一切万法的细微差别、总相和别相等。译礼很有必要,为了实现暂时翻译圆满,究竟愿一切结缘众生获得无上圆满佛果等。

以上是第一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学习笔记摘要

  1. 顶礼佛陀必要:了知佛陀功德和威力,说明作者自己是佛教徒,圆满积累资粮,令造论自始至终圆满。

2.世亲论师从三个方面来赞叹佛陀:自利断证圆满,他利事业圆满,成办他利之方便圆满。
1)自利断证圆满———何者:指佛陀。一切:指十二处所摄一切法。痴暗:我执的根本80种随眠及其所属,包含具染不知之痴暗与 四不知因等非具染不知之痴暗(所知障)。 四不知因:因佛法细深而不知,因对境遥远而不知,因时间久远而不知,因分类无量而不知。 尽毁:烦恼不再复生,佛陀相续中的尽所有和如所有智,已经摧毁了所有烦恼(染污)和(非染污的无明)细微习气——(大乘说法是 烦恼障和所知障已经全部断除),不再复生,说明了断证当中的断德圆满,也说明了证悟圆满,烦恼和非烦恼的无明全部断除,智慧一定会圆满,因为二者相互观待。
2)他利事业圆满———引导有缘众生脱离近取五蕴生死接连不断流转的轮回淤泥。轮回有两种,器世界是众生不断流转的处所,还有有情世界 不断流转的众生。
3)成办他利之方便圆满———因为佛为利益有情如实宣说自己所证之道,依靠这众生有解脱机会。

3.世亲论师 在具足三圆满的佛陀前顶礼。于造论初始顶礼(我们要于听法开端在心里顶礼)。以三门毕恭毕敬的方式礼拜。
必要:使自己与圣者行为一致 以及 成办暂时一切事业与究竟成佛之事。

  1. 顶礼之后开始宣讲《阿毗达磨俱舍论》。 论 梵语 叫 夏扎,意思是 对治 救护,即 对治烦恼妄念,从恶趣三有的痛苦种救脱出来。
    此论具足了论的法相:可以对治烦恼,能从恶趣中获得解脱。
    因此要极为细致加以解释,必要:暂时造论圆满,究竟获得解脱。

第3课学习笔记
1.对法分 胜义对法(净慧随行)和世俗对法(为得彼之诸智慧)。

  • 胜义对法:小乘当中,见道修道以及无学道的无垢智慧及其随行分或者说所属五蕴或四蕴。也叫胜义阿毗达磨。所属就是随行的意思。
    无漏戒律无表色与依靠静虑六地的受想行等均是 成住同质。大乘不承认无表色 因而只有四蕴。

  • 世俗对法:为了获得胜义对法,或者说在趋入胜义对法过程中,产生的俱生智慧和闻思修行的智慧,这一切有漏智慧就称为世俗对法。

2.为何称为对法?
不舍本身的体相故为法,能现前胜义法涅槃故称为 对。不舍弃自己的体相,同时现前真正诸法涅槃的本性 即(通达任何一法的本来真相 )就叫对法。

3.藏 ,梵语 够卡,俱舍。
这部论容纳了对法7部所有最珍贵的内容,称为藏。
或者 对法7部称为对法藏,它们即为本论的来源或所依,以此称为藏。
藏 俱舍论
所藏 指来源,对法7论。

post_is_deleted

第4 课笔记

1.传闻此论乃佛说
对法七论是否为佛所说有不同观点:

  • 有部:对法7论为佛宣说,后由7大阿罗汉作了集结。

  • 蒋扬洛德旺波 同意经部观点,对法7论非佛宣说,有阿罗汉所造。因为论中有很多与教理相违之处。 世亲论师 站在经部立场上对有部宗说法不满(不是佛也不是阿罗汉语言,凡夫以佛和阿罗汉名义造了对法七论,所依才会出现此类过患,密意)

  • 《印度佛教史》和明朗大师观点一致,不是佛所说,也不是阿罗汉所说,是凡夫人造了后写了阿罗汉的名字。

  • 也可以这样理解,佛曾经散说了对法,阿罗汉们也作了集结,而其中所存在的某些过失,只不过是阿罗汉为了建立自宗的一种不同见解而已。